? 整形美容是医学审美与外科技术的结合,是对人体某些生理解剖范围内的美学缺陷加以修复和再造。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对整形美容受术者进行的心理特征研究发现,52%的受术者存在个性心理异常。而在整形美容术后出现的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乃至于医疗纠纷,也常是这些具有不稳定人格特征、术前期望值过高的患者。正如英国整形外科医生Manchester所说,整形美容外科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心理和社会的过程。因此,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研究整形美容心理学,充分了解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状态,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诊断、治疗和疏导,既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其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又有利于整形美容医师在医疗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 ? 根据整形美容求医者的动机和期望,有研究将其心理归结以下三种类型:(1)自卑型:患者对其容貌和体态有强烈的自卑感。这类患者常因先天和后天的缺陷或畸形,在平时的生活中受到别人的嘲笑、讥讽,使他们精神、情绪与生活都陷人困境,心灵同样受到严重的创伤,这种人求医心情非常迫切;(2)焦虑偏执型:患者具有恐惧或忧虑感,其容貌只有轻度畸形或缺陷,但却认为非常严重,从而产生一系列精神和肉体的痛苦,要求整形美容的愿望很强烈。他们的要求往往过高,对手术效果挑剔不已,术后很难满足他们的欲望;(3)稳定型:患者对于容貌上的缺陷表面上并不在乎,但内心却隐藏着前两类患者的心理状态。要求美容整形手术的愿望不十分强烈,往往是经他人劝告而求诊,表现犹豫不决。也可将其归结为理性与非理性两大类:(1)理性求医者对自身容貌的医学美学评估恰当,动机明确而纯正,能正确理解并接受医者的医学审美辅导,认识到手术的局限性和危险性,正确对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手术效果的期望是在医者现有技术水平所能达到的范围内;(2)非理性求医者对手术效果期望过高,现有医疗技术虽可以施行美容手术,但难以达到所期望的高度。其中一部分人经医者的医学审美辅导及说明可降低其期望。另一部分则难以改变其期望,他们往往追求完美,如期望一次手术能使自己拥有某位明星的容貌或体形等等。对手术要求脱离现实,拒绝医生的建议,要求医生按照他们的意愿执行,是医者最应慎重对待的对象。戚锐的相关研究还发现,焦虑与抑郁也是整形美容求医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之一,这与上述所提到的悲观自卑的心理、担心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不一致有关,此外还有对手术本身的惧怕等。 ? 多数整形美容就医者存在着以上诸种不明显的心理问题,整形美容医师要充分认识这些心理表现,在整形美容手术实施前,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诊断和治疗,以排除严重的心理障碍。在一些欧美国家,整形美容就医者术前要接受常规的心理测试,排除其心理疾患或心理障碍,而我国的现状只能依靠整形美容外科医师来做术前的心理诊断和治疗,这就要求我们整形美容医生具备较高的心理学知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面对每一个美容整形求医者时,要认真了解和分析其心理状态和要求,判定他们对形态美的需求标准,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1)寻求补偿指导:对于心怀自卑感而期望值又高的就诊者,首先认真倾听其诉说、用感情上的理解使对方知道我们在设法解决他们的问题,认同其愿望是良好的,但同时劝导其必须正视容貌的客观性存在,特别是一些基本生理素质条件如高矮、肥胖、皮肤黑白等很少能给予根本性改变。同时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期间,医护人员不断引导其淡化对容貌的关注,因身体条件限制和社交能力缺乏而产生的自卑感,尽可能在心智活动和体能活动上寻求补偿,以此来弥补和确立自信心;(2)肯定定势心理引导:针对整形美容受术者对特定的整形美容手术或医师都会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并因此影响对手术效果的判断这一特点,根据就诊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分诊到擅长该方面手术的医师就诊,并向就诊者展示该医师做同类手术的术前后对比照片,用反映手术医师经验和技术的“镜子”令受术者形成肯定的心理定势,有效稳定其情绪状态;(3)针对性解释:在术前进行预见性专业指导,让受术者了解当前整形美容手术治疗所能达到的目标、局限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其正确认识整形美容手术,提高其对术后效果的认知度和承受力。在术后再次耐心解释手术创伤的程度及术后恢复期可能出现的疼痛、肿胀等是正常的组织反应和组织的愈合规律,并用图片和其它受术者的实例解释相应的问题,让受术者能理解并以良好的心态耐心等待组织恢复;(4)领悟审美评价标准:容貌美整体给人的知觉并不是单个器官美相加的“和”,而是各器官作为有机组成部分,融于容貌和谐的整体之中,整形美容手术追求的精髓就是和谐美。对不顾自己的面型而强烈要求做“欧式重睑”或“欧式鼻”的就诊者,用“着唐装系领带”的比喻,通常可以让其领悟和谐美的真正含义。对手术效果满意,会产生相应的美感愉悦,术后我们对受术者继续进行相应的心理支持,用赞美和鼓励性语言使其为达到美的满足而感到欣慰,自信心增强而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5)专业心理治疗:对于部分心理障碍严重的就医者,采用常规咨询的方法难以解决其心理问题,必要时需要心理医生的配合才有可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会正确识别各种类型的患者,并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整形美容心理治疗方法。 ? 为适应整形美容业的迅猛发展,研究和制定整形美容求术者的心理状态评判分级的量表极具必要性。体象心理层次理论将整形美容求医者的体象心理状态分为正常心理状态、一般体象问题、体象障碍、体象障碍与其他心理障碍或心因性生理障碍等同时并存、重型疾病状态下的体象障碍五种。有研究在此理论基础上制定了《整形美容求术者心理状态自评量表》,并针对求术者各级体象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处理原则和方法。目前该量表已进一步应用于各整形美容心理研究中,但由于正常人群中普遍存在体象心理问题,给此量表常模的确定带来一定困难。建议通过更为广泛的研究和讨论,该量表能不断趋于完善,从而成为整形美容行业实用性的心理测量工具,成为整形美容手术适应人群的客观诊断筛查工具,进而对加强行业规范建设、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